清代银锭一两几颗?
清代各个地区官炉铸造的银锭形状各异,重量也不统一。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规格,一种是以“两”计,重量在4两到10两之间,另一种是以“钱”计,重量为16两。
银锭上的铭文包含了许多信息,可以判断是什么时候(年号)什么地区(省)局(或银铺)铸的。例如,在“光绪三十一年奉天省机器局足银老平斛贰両正”铭文里,“光绪三十一年”是指铸造时间,“奉天省”是指铸造地,“机器局”指铸造的机构(机构分官炉、私炉),“足银”、“老平斛”、“贰両”分别说明成色、重量、两两相等、为贰两重。
按照银锭的使用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库平一两。成色980-900纹。主要用于进贡、奖励等。
2、库平五两。成色稍低于一两,低于900纹。官钱局及各地官炉都铸造。
3、库平十两。成分为900-830纹。一般为官钱局铸造,少数省份官炉也铸造。
4、库平五两。成分为830-800。一般由官炉及私炉铸造。
5、库平一两六钱。成色低于800。一般由私炉铸造,也可见于有些省官炉。
6、库平七钱二分。成色低于800,一般由私炉铸造。
7、库平三钱六分。成色低于800,一般由私炉铸造。
由于库平一两重多为进贡、礼品等,所以在市场上流通量不大。其他规格的银锭由于有各个朝代的流通、交易习惯影响,其使用量较大,为人们乐于使用。如一两、五两、十两、二三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