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什么作品传世?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曾祖杜依艺莅官武昌,携家随迁,栖居巩县。杜甫曾先后旅寓梁州、华州、洛阳和梓州(今四川三台)等地。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逃到措州,举家盼返长安,无果。近诗史的一生结束于长沙、岳阳。
诗作广泛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军事、民俗等方面的重大变迁有全面的写照。语言和篇式、格律更趋“回环顿挫”,大多运用古题的乐府形式。七言诗也日见其多,更富于浪漫色彩的创新。比喻、象征、谐奇等各种手法的运用,分明是提高,又加重并进一步突破了语汇和句式的程式。不仅带有思想改革的色彩,而且也为唐诗别辟了全新的意境。
从时代和思想、创造的深厚基础上来看,他胜于李白,与李商隐并称“李杜二集”,诗人兼学者,被赞誉为“诗圣”。诗作数量巨大,在古典诗歌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杜诗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以古体、格律诗见长,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作品以古体、格律诗为主,具有现实主义风格。作品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境遇的描摹刻画,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时代面貌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其诗显示了很大的艺术覆盖面。
在内容上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并且对人民疾苦给予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对封建统治阶级给予强烈的揭露和批评。
在艺术上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体裁形式,或沉郁顿挫,或慷慨悲凉,或慷慨激愤,或诙谐幽默,或朴实率真,或明白晓畅,或精心锤炼,或明白如话,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对后来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有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