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没有釉上青花?

公孙婧佳公孙婧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釉上青花是近几年景德镇市南河流域元代窑址出土物中的一批新器。这类器物,是在已烧成的(950℃——1200℃)白瓷上以钴蓝釉料描绘纹饰,然后在低温(800℃左右)下将釉溶于纹饰之上。由于釉面的封闭,蓝釉的色调深浓艳丽,并具有玻璃釉面的光泽感。“釉上青花”一语,是承袭“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的概念提出来的,这种提法既反映了它的自身特征,也标示了它与传统彩绘形式的关系。

“釉上青花”出现于我国陶瓷工艺的彩绘形式经历了从釉下彩到釉上彩(绿、黄、紫、红),再从釉下青花到釉下五彩的发展过程。在上述发展过程之后,是否曾出现一种以钴蓝釉料作釉上彩的现象呢?一些论者以未曾见过或未曾见过实物为由对此予以否定。

笔者认为,在“釉上青花”出土之前,不能认为“釉上青花”不存在。理由是:第一、作为一种工艺,釉上青花在原理上是可行的,不能以未见过为依据武断地认为不可能;第二、科学工作者已经在试验中烧制出了釉上青花瓷,进一步证实了釉上青花在工艺上是可行的;第三、早在元代,制瓷业已出现了釉下彩绘与釉上彩绘结合,出现“釉里红”这种釉上彩绘与釉下彩绘相兼施的方法。在已掌握釉下青花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制作釉上青花,应不是件难事。

在传世品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景德镇市陶瓷馆收藏的明洪熙青花加彩碗、盘、壶等器,是在高温烧成的青花器上加以填彩并复加釉高温烧制而成。这种器物与“釉上青花”均属在高温烧成的瓷胎上釉施彩的器物,仅呈色机理和彩绘原料有别。传世品的青花加彩器上青花的呈色、晕散程度也与出土的“釉上青花”相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