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翡翠都是b货吗?

越伟涵越伟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一个冷知识,现在的科技已经可以鉴定出几百年前的古玉的沁色真假了(不包括有机化学染色)。 举个栗子,乾隆年间出土了一件白玉蝉饰件(就是古代挂饰啊首饰什么的,一般用玉片刻成昆虫造型,寓意金蝉脱壳),因为埋在土里,所以表面有黑褐色沁,这种沁是氧化铁渗进去形成的,用现代仪器能够检测出形成的时间。

当时请出了考古界的泰斗季羡林老先生亲自鉴定了真迹,还写了文章考证,结论是真品无疑。 但是!!! 关键来了,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这件文物现在的归属——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 原因嘛……很让人唏嘘,因为这件玉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成“四旧”给砸了。 对,就这…… 所以说,题主说“明清翡翠都是B货”还真说错了,应该反过来说,绝大多数的明清翡翠都是经过染色的。

至于这些染料是不是有机染色剂,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能检测出来,毕竟时间过去那么久,就算当初用的是有机染色剂,也可能被其他物质置换出来了。 但是!!! 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历史上确实存在将翡翠染成红色的习俗,而且不是少数民族的那种独特审美(其实我也好奇了很久为什么汉族也要玩这个风潮……)。

明初小说《醒世恒言》就有记载:“妹子家有一个宝石戒子,生得甚是奇丽。但只是色稍暗了些。”清初小说《儒林外史》也有描述:“他那个翠戒指儿,还是当年你爹买的,值几百两银子。”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是,这两个故事出现的年代距离明代初期已经很久了,而且都是在中原地区,说明这种风俗至少在明中叶已经有了。 那问题又来了,既然有红色翡翠,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买B货呢?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很多人虽然不知道自己的东西是被强行染红的,但是喜欢红艳艳的感觉啊!于是商家就有了可乘之机。

拿个塑料纸搓一搓,往里面灌上颜料,就算是“纯天然”的染色了~ 当然,现在商业文明这么发达,肯定已经有更好的染色技术了,估计是用无机染料吧。 哦,对,还有可能用激光打孔。

弓抒妤弓抒妤优质答主

有人认为清代翡翠的透明度都不好,都是B货,其实不然,清代出土的翡翠器皿、观音等都能看出其玻璃种冰种特征,非常漂亮,而且明清时期翡翠的颜色多为紫罗兰色和深绿色,玻璃种非常少见。

翡翠在清朝有上百年开采历史。翡翠真正被大清朝接受,成为象征权力和高贵身份的吉祥物,这与慈禧有很大的关系。慈禧太后特别钟爱翡翠,还规定了服饰上的翡翠使用规则:她自己可以全部用翡翠装饰,后妃则只能用30件,嫔妃用20件,贵人用10件,其他嫔妃一律不许使用翡翠装饰。在慈禧的倡导下,清朝贵族女子开始流行佩挂翡翠饰品。在当时,即使是一枚小小的“花件”,也要花费普通人家好几年的收入,在老百姓心中,翡翠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身份。“家有玉、家有福”也是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吉祥说法。

由于当时交通的不便,开采技术的落后,从缅甸运到我国的翡翠原材料数量很少且品质多为中低档。清中期至清末的玉器,多利用具有颜色的翡 翠玉石,其颜色多为紫罗兰色、深绿色,玻璃种非常少见。清代翡翠的器物造型和装饰花纹仍然沿用着白玉或其他玉石的造型与装饰花纹,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清 代翡翠的琢制技艺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乾隆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