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帽桶是什么?

郎梦来郎梦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帽桶一般由桶盖、桶桶体、桶座三部分构成,其桶身呈桶行,上大下小,顶部有活动桶盖,桶座多为方形或长方形,是古代贵族妇女用于盛放帽冠、手巾、梳篦等妇女头饰和梳妆用品的工具。

清代帽桶制作工艺在继承了明代工艺特点的同时,也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身的独特风格。帽桶的桶身和桶座在用材上多采用紫檀、黄花梨、鸡翅木、楠木等硬木,以不同纹理的硬木配合镶嵌图案。紫檀木的色泽深沉,纹理纤细,用材厚重,具有清新、恬淡的艺术效果。而黄花梨木纹理清晰、色泽柔和,多用作桶身,用鸡翅木作桶座与之搭配,使桶身和桶座在纹理和色泽上产生差别,使作品的层次感更为分明。

清 紫檀嵌黄花梨帽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帽桶在装饰方面,多在桶身下方雕刻灵芝纹或瓶式图案,其桶身多以整料镂雕出镂空纹饰,常见的有山水人物、庭院耕织、松鹤延年图等。其桶身下方和底座上多采用不同木料嵌花作为装饰,多以紫木为地刻出锦纹,再用楠木、黄花梨、鸡翅木等不同纹理和颜色的木料镶嵌出折枝花、博古图、灵芝、夔纹、蝙蝠、八吉祥、瓶式图案和回纹等纹饰,寓意吉祥。桶盖常作平顶,亦有起棱的,顶心常嵌长方形木板。桶盖的四周边缘也往往雕刻花纹,或透雕,或镶嵌博古或灵芝等纹饰。

清 紫檀三镶黄花梨嵌花帽筒,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清宫旧藏的各式帽筒中,以黄花梨、紫檀木所制的为最多,其制作工艺主要采用黄花梨与紫檀木的镶嵌工艺,其雕刻内容也多以寓意吉祥为主题。帽筒在清宫旧藏中被称作“桶子”,曾被陈设于皇帝、妃嫔和皇子等后寝的寝宫、书房或起居坐卧之处。帽桶在清宫旧藏中多陈设于皇帝宫闱里,如储秀宫等处,其用途也与其陈设处所密切关联,其主要功能为存放帽饰或手巾等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