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花钱的意义是什么?

卿格惠卿格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花钱,本作”买钱”,意为可以用来购买物品的钱币,只是其上铸文并不是表示该钱的面值,而是铸有吉语,含有吉样、喜庆、辟邪之意,因而用以区别于当时通行的货币。

如前所述,花钱并不是货币,而是吉语,主要流行于明清两代,清代特别盛行。花钱上的吉祥吉语、吉图以及典故、传说等等,都是我们民族文化内容的综合体现,是当时社会历史情景的写照,是民风民俗的展示。

因此,花钱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其本身所包涵的内容价值和认识价值是十分丰富和珍贵的,历来为研究我国民俗文化的专家学者、民俗博物馆以及收藏家所重视。花钱的吉语、吉图,几乎包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各个方面,例如:辟邪、还愿、赏用、喜庆、贺寿、祝辞、赏封。镇库、宫钱、戏出、宝局、五行,占卦、生肖、年课、纪事、私钱等等。

就其用处和作用范围,也有诸如:宫庭、民间、军营、钱局、银号、当铺、商号、作坊、教门等。总之,从内容到形式,不一而足,多姿多彩。清代的花钱,是在明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更为丰富多彩,所用材质亦较明代有进一步的发展,如金、银、铜、铁等各种金属,非金属的黄铜、白铅、红铜、紫铜、紫金、红金、珐琅、象牙、珊瑚、瓷、晶石、木、塑料、银镀金、银镀铜、铜镀金以及锡、金镶玉、黄铜、红铜、铅锡铁、黄铜等多种金属混铸均有,在所有古代花钱中,清代花钱的铸造材质是最为丰富的。除材质多样外,还有铸或制、刻、雕、磨、镶嵌、套环、镂空、错金等多种多种工艺,其中很多花钱是精工细作的艺术品。清代花钱的面文、面饰形式和风格已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格和特征,不仅图案装饰风格、铸词风格有别于明以前的其他年代的花钱,而且,与当时流通货币的图案风格、文字风格也迥然不同。

例如,花钱上所铸出的文字,既有传统的宋体、篆体、隶书、楷书,又有清帝满文或其他少数民族文字,而通行于清代的铸币上的文字,皆为宋体。再如,由于清代的铸币,主要是清朝政府的中央政府或中央政府授权的各地政府来铸造发行的,在清朝政府的统治下,具有权威性,因此,在铸文上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而花钱则不然,无论是从文字造型,还是铸词方面,花钱具有更多的随意性,更能按铸造者的意愿自由发挥,因而在文字风格和铸词风格上,较之当时流通币就显得更舒展大方、生动活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