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顶珠有木质的吗?
清代冠顶制度始于康熙年间,初期只有贝勒贝子及文官一至五品、武官一至四品等高级官员才能佩带,到嘉庆年间,该制度逐步完善,扩展到武官五品及都司以上的低级官职。
冠顶的材质分为团龙金珠、镂花金珠、金珠、金顶四个级别,顶珠颜色有红、蓝、白、黄、冲(白色稍带微黄)五色,用金、银箍固定在朝冠的帽顶上,以圆形顶珠为主,一、二品为红宝石,三品为蓝宝石,四品为珊瑚,五品为翡翠,六品为水晶,七品为白玉,八品为素金。而顶戴花翎又是清代官员最显眼的装饰,所谓“顶戴”即帽冠顶珠,“花翎”则是孔雀翎,通常只有皇帝、亲王和有特殊功勋的大臣才能佩戴,翎管是用翡翠、象牙或玉质制成,分为单、双眼和三眼,以三眼为最贵。
“顶戴花翎”制度曾是清代官员身份地位的象征,从皇帝到一般官员再到普通士兵,服饰冠顶各有明确细致的定制规定,在清代典章制度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