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红铜和现在红铜的区别?

郑培雄郑培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红铜在中国清代以后也称为紫铜和潞铜(潞安古属直隶省),因产于山西潞安府,其色赤紫而得名。与当今的紫铜是两种不同材质的铜。紫铜是纯度很高的一种红铜,旧时多用作铸造钱币,其成色在99%以上,呈紫色,表面光洁明亮。新制的器物有紫金之色,经久使用愈旧愈美观,并有“铜寿千年黑,铁寿千年绿”的说法,年代久远的紫铜器有棕黑色包浆。

近代红铜或红铜含锡量较少的黄铜,成色较差。新制的红色不深,但经久使用,色泽转红、由红转紫,终成紫黑色(亦有红黑色)包浆。如若打磨去包浆,新出的本色仍是红色。紫铜与红铜因成色上有差异,所以在密度及重量上也不同,紫铜的材质与比重比红铜大,因此紫铜做的器物要比同样尺寸的红铜器物重。

黄铜是红铜与锌的合金,明代有以60%红铜加40%锌铸造的黄铜。也有以66%红铜加22%的铅和12%锌铸造的黄铜。明代黄铜铸件表面为淡黄色,质地细腻,有凹凸不平的颗粒状沙眼,古朴自然,呈红黄色的包浆,年代久远的有铜绿,露出土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