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咸丰瓷器如何辨认底足?

柏璧瑜柏璧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咸丰官窑器物少,传世品也不多。其制作较为粗糙,胎体厚重,瓷质粗糙,釉不均匀,器物釉面大多光润,也有部分器物釉面有流釉现象,釉色泛青。盘、碗类器物一般底足平塌,露胎处多有黑褐色粘渣,显得十分粗糙。盘子多为涩口,常见的有墩板厚底和浅宽圈足。瓶、罐类器物一般砂底,足内有釉,呈青色,不甚整齐,有的还见跳脚现象。瓶罐类器物的外壁一般有放射状的跳刀痕迹。

蓝、红、黑款均有,款字一般写得拘谨、呆板、不规整,笔划粗率不工整,蓝款和红款较为常见。单行书写款,款字下一般有料书的长方框,也有少数写在双方框内的,一般多写在器物的外底中心处。也有部分器物不在外面书写款字,而在器物的内心写款。

蓝款:蓝款官窑器,早期为青料,晚期为紫金蓝料,书写形式为横排,外围青花长方框。蓝料彩涂得较厚,因蓝料易“烧飞”,致使款字笔划有崩裂现象。

红款:咸丰朝红款民窑器较为多见,书写的形式为双方框内竖写,款字较为清晰,字的结构较为规整,书写很工整。

黑款:黑款的民窑器较为多见。字的结构较为紧凑,书写略加工整,外围双方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