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羲之是哪里?
王羲之(321年—379年),字逸少,号澹斋,汉族,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后迁居临川(今江西抚州西北)。东晋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一生先后任过秘书郞、征西大将军、右军将军等官职,所以有“大将军羲之”的称呼,死后被追为 “镇军将军”。其子王凝之继承他的职位,称“中书令”;其孙王铎为“中书侍郎”(唐王铎)。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行吟赋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作写了序文《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公元353年的一天,王羲之与亲友四十余人来到山阴县郊外游春赏景。他们在溪边摆开了酒宴,众人畅饮饮酒之余,王羲之感到不过瘾,于是提出用酒杯盛酒来散饮,即所谓“流觞曲水”。众人欣然同意,于是在清澈悠远的溪流上排开一只只酒杯,上飘着一层浮酒,大家将这酒杯放入水中,任由它顺流漂下,停在了谁的面前,就得拿起酒杯,且要即兴写诗,否则就必须喝酒。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流觞曲水”的故事了。
兰亭雅集之后不久,王羲之有感于这次聚会,挥笔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篇目,也是历史上第一篇论书专著。这篇作品在唐代时被奉为稀世瑰宝,据说当时有人为了求得一件真迹不惜倾尽家财,到了宋代仍有人为此倾家荡产也愿意收藏。可见王羲之的真迹流传下来的十分稀少。现存世王羲之的作品大多伪托或部分伪托其名,如《平安帖》、《伯远帖》、《二谢帖》都被认为是东晋王珣所书;还有《初月帖》、《快雪时晴帖》、《姨母帖》等,也被认为是东晋王献之所书……
王羲之的儿子们继承家学,其中最为人推崇的是王献之,人称“小王”,和王羲之合称为“二王”,王献之的作品以楷书和行书为主,代表作有《洛神赋十三行》以及《鸭头丸帖》等。王羲之的第七代孙、南朝梁的书法家王僧虔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代表人物,他的传世墨宝有《太子诸王帖》及《千宇帖》,他的儿子王慈也是很有名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