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用什么包装最高?
说到收藏,包装绝对是个问题,古董玩意都是很宝贝的东西,一不小心磕着碰着了,轻则掉价,重则成废品。尤其对于古瓷来说,瓷器的包装在古玩行内叫“囊匣”,又叫“木饼干楼”,是一层一层地包裹着器物,用料多为老杉木等不易变形的木料,因为这种木料防虫子。做法是从古瓷的外形往大了量,掏空做一个和这件瓷器差不多的匣子。里面还要再放两层棉花垫着,这样就能保证运输途中基本安全。
一般古瓷的包装匣子都不是很大,稍微厚一些、重一些,这样装在箱子里,即使箱子里有晃动,也不会和箱子“硬碰”,而是和匣子内部摩擦,这种内耗是不会对器物造成什么伤害的。箱子一般使用不易碎裂的塑料材质。箱子的外面再用比较厚而且有韧性的绳子十字交叉地捆上两道,这样,一个严密的包装就做成了。有的收藏家喜欢用报纸包两层再塞到箱子底上,这也是有讲究的,报纸是吸湿的,这样能吸去潮气,保持箱内干爽。另外,“囊匣”里不能放任何的吸湿剂。因为吸湿剂一般是海盐或硅胶,如果密封不好的话,盐气容易挥发,容易“返货”。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缺陷的瓷器,一旦盐气接触到了“发线”的瓷器就会逐渐变成酥瓷,最终碎掉。对于木制品来说更不能接近吸湿剂,容易导致木器变形。而且就算包装十分严密,这种吸湿剂也是不能用的。因为瓷器最怕的也就是忽干忽湿的环境,干湿环境变化剧烈,对于带缺陷的瓷器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古瓷包装的最高级版应该是仿制当年乾隆皇帝收藏的古瓷包装做的锦匣。但这种包装只适用于已经很老化的古瓷,对于年代不够老的瓷器,还是不要使用这种包装。其实对于收藏者来说,只要掌握了包装的原理,自己做一个非常简易的包装也是可以的。比如收藏者买了一件东西,没带包装,卖家也不会给人家的囊匣(这是给下家赚吆喝呢)。这时,收藏者可以去装裱店找来一些棉花和棉纸,先把棉花在棉纸上平铺开来,做成一个盒状。再往里放这件古瓷。这个棉纸棉花的盒子做得稍微大一些也没事儿,只要比瓷器大一点就可以。然后在外面套上几层棉纸,再用绳子十字交叉捆上两道。棉纸可以再厚一些,用大个一点的包装盒装起来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棉纸是吸湿的,厚一些就更安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