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有什么寓意?
一、从书法作品中可以读出作者的思想和品格 “书为心画”,“欲见人性情貌,则观其字”(《书法论》)。王羲之的《孝女曹娥碑》刚健婉畅;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沉郁顿挫;怀素的狂草如惊蛇入洞、飞鸟出林而气势不减;柳公权的楷书遒劲有力,有“颜筋柳骨”之称……从他们留下的作品里,我们可以想见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及人格魅力所在了。
二、从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时代的气象 魏晋时期,文人雅士们追求一种飘逸洒脱之美,于是出现了以“二王”为代表的流美之书。唐代是书法艺术的辉煌时代,大家辈出,风格多样,既有尚法、求巧、妍媚的“欧虞褚薛”四家和“颜柳”齐名的古拙与丰腴的书风,又有雄强恣肆的狂草。宋代书法偏重意趣,形成了尚意尚法的审美取向。元明清三代各呈异彩,清代更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时代的艺术特色又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特征,所以从书法作品里面我们又能读到时代的气息来。
三、从书法作品中可以感悟自然天地的奥秘 人们常说书法艺术是最接近于自然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创作的过程中,书家要不断地观察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风云变幻、日月星晨等景象,并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去,才能写出意境悠远的艺术作品来。
中国书法讲究“天人合一”的境界,主张将天地万物的变化运用于书法的创作之中,使书法作品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这种观念在古代就已经深入人心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作《兰亭集序》,其中有言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