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翡翠的种?
种是翡翠结构与质地的表现形式,也是衡量翡翠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一般来讲“种”越好的翡翠质地越好、透明度越高;反之,则质地差、水干,透明度也越低! “种”在翡翠市场上的专业术语比较多,如老种、新种,嫩种和老皮等。 这些词语往往不是绝对性概念,需要结合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 种的概念 对于种的概念目前行业内尚未统一认识,各种说法都有: 有说是矿物成分构成的不同;有说是翡翠结构不同;有说形成过程差异导致翡翠的结构及密度发生变化;也有认为是翡翠形成过程中杂质的影响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和翡翠市场实际情况,认为种是翡翠结构与质地的表现形式,也可以理解为是翡翠内部晶体之间相对排列状态的表现形式。
二.种的分类 按照种的水润程度划分,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玻璃种:晶莹剔透、清澈透明、无任何杂质瑕疵; 2.冰种:质地非常透明,只是比玻璃种略差一点,看起来就像冰块一样; 3.冰种以下等级依次有:豆种、糯米种、茄汁种、芙蓉种(芙蓉冻和芙蓉石)、花青种、油青种...... 以上各类种分等级并非绝对的,有时同一种类中也会存在品质上的差异。另外根据翡翠的形成环境又可将翡翠划分为:山料(明料)、水料(水石、水底钻)、矿坑料(砖头料)三类。其中山料多为豆种,而水料则因经过水流的长时间冲刷而致质地较好。
三.如何区分翡翠的种类?
1.肉眼观察法: 玻璃种、冰种等质地较透明的翡翠通常肉眼可看出晶体颗粒状。 糯化种的翡翠肉眼亦可观察到晶体颗粒但颗粒明显比前面两个种的水润,呈半透明或微透明。 豆种因为晶体颗粒较粗肉眼很容易识别出来且颜色呈绿色或黄绿色,因此一眼便可辨别出来。 芙蓉种的翡翠,颜色和结构介于紫绿之间,肉眼观察时可见到明显的晶体颗粒,属于细豆种;而茄汁种的翡翠肉眼也能观察到晶体颗粒但是色偏橙黄色调,颜色不纯正。
2.放大镜/显微镜检查法 如果肉眼无法看到晶体的颗粒,则需要借助工具了。可以取一小块样品用显微镜进行放大查看或者拿样品去专业机构做鉴定也是可以的。一般来说,翡翠原石在生长初期为纤维交织结构,中期为粒状结构,末期为柱状(粒状)交叉结构,所以只要掌握了翡翠的生长规律,判断出翡翠的原生结构和后期变化,就能很好地把握翡翠的种水和特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