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砖头料是真翡翠吗?
“砖头料”是翡翠行业里的行话,指那些用料粗糙、加工简单且量巨大的翡翠原料或成品。 “砖头料”不是对某个特定品种的翡翠的称呼,而是针对所有品种来说的,只要是品质差、价值低的翡翠,都可以称为砖头料。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口中的“砖头料”指的是翡翠中的低端产品——B+C货。这些“砖头料”通常经过强酸腐蚀后,再用人工方式填充胶结,是一种经过处理的假翡翠。虽然颜色形状可随意改变,但结构在强酸的作用下发生了永久性破坏,因而用化学方法处理过的“砖头料”是不能进行雕刻的,只能加工成素胚或镶嵌材料。 因为质地粗糙,外观上也有天然翡翠所不具备的模糊与粗糙感,所以“砖头料”大多被用来制作低端的饰品,如手镯、手串、挂件等。由于成本低廉,这些饰品的价格一般也比较便宜,几十元甚至几元就能买到。
除了上述这种通过化学方法处理的“砖头料”外,还有一些通过物理方法生产的“砖头料”,例如漂白充填改色翡翠(即B货)和注胶翡翠(即C货),它们也是现在市场上最为常见的假货。这两种“砖头料”虽然经过了一些简单的加工,但是结构和光泽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也可以很容易地与天然翡翠区分开来。 用物理方法处理的“砖头料”往往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仪器才能进行鉴别,肉眼识别难度较大,一般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分辨。普通消费者如果掌握了以下这些方法,也能较为轻松地辨别真假:
1.看外观。天然翡翠表面带有油脂光泽,内部纹理自然清晰;而“砖头料”则呈现出玻璃光泽,且表面过于光滑,如有雕刻,也会显得呆板不自然。
2.观察瑕疵。天然的翡翠难免会有一些瑕疵,如石花、絮状物等,而这些瑕疵在“砖头料”中则是很少见的。
3.掂重量。同样大小的饰品,天然翡翠要比“砖头料”重很多。
4.听声音。用细线吊着轻轻敲击饰品,天然翡翠的声音听起来柔和悦耳,“砖头料”的声音则会偏沙哑。
5.做实验。如果以上各种方法都无法鉴别出来,那就只能通过进一步地检查来确认了。例如可以将样品浸泡在有盐酸的液体中,天然翡翠没有反应,而“砖头料”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