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翡翠貔貅活?
让玉雕件“活”起来,这个命题很大。 “活”这个词很抽象。 怎么判断一件作品是“活”还是“死”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看这件作品的眼神是否灵动,四肢有没有活力,身体能不能灵活转动。 反之,呆若木鸡、一动不动的就是死的。 那要怎样才能让一件作品“活”起来呢? 我想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
一、创作过程中——“动”起来 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构思构图,设计造型的过程。 这个过程如果只考虑到美观性,不赋予其内涵和灵魂,那就是死的;如果有神,有灵,那就活起来了。 因为好的作品不仅要看它的外在,更要看它的内在——意境。 所以要让作品“活”起来,首先要让它“动”起来。如何“动”起来?这就需要创作者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文化素养。
二、雕刻过程——“雕”出来 如果说创作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那么雕刻过程就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创作者具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专心,不然很容易出错。 错了就是失败了,失败的作品自然不会“活”。 所以要让作品‘雕”出来,首先要把细节部分处理好,把可能存在的瑕疵、缺口等问题一一解决掉。
三、后期清理——抛光擦蜡 雕刻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清洁抛光。 这一步很重要,表面处理的好的话,就会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处理不好就会暗淡无光,死气沉沉。所以在抛光的过程中一定要细细打磨,确保每件作品的光亮度、光泽度达到最优状态。
当然,要让一件作品“活”起来,还需要有好的制作工艺。用料讲究、比例协调、造型准确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一个优秀的作品还应该具备灵性。也就是说它不仅要“看得明白”,还要“触得动人”。因为人的感官都是相通的,人感受到了美,心灵受到了撞击,那这件作品也就有了灵气。 而这种让人过目不忘、经久不衰的美,是需要创作者用心去体会,用智慧去打磨,才能得以实现。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