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如何鉴别危料?
谢邀,前面各位大神说得都比较专业且全面,我这里就说说日常鉴别的几个点吧! 首先看颜色,大家知道,天然翡翠的颜色是由里面铁元素和锰元素等导致,所以是带有底色(底子和灰度)的,而危料的颜色则纯多了,可以说是“色纯而艳”;然后我们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有“色根”存在,也就是颜色的凝聚点,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天然翡翠有色部分的“血脉”,而危料的这种“色素颗粒”是很细很均匀的。
其次看结构,这结构啊可以理解为透光的结构,当然这个结构的判断要综合来看,比如上面说了颜色,如果颜色很淡(相对于天然翡翠而言),那这个结构可以略粗;反之结构就可以更细致一些。
再次看表面光泽,一般来说咱们看到的光泽有两种,一种是由表面纤维光泽形成的(类似于头发丝的那种感觉),另一种则是油脂光泽(类似于油脂),对于天然的优质翡翠来说两种光泽都会存在,只不过前者更多一点罢了。而对于危料来说,由于质地的关系,只有少量的纤维状光泽,大部分时候都是油脂光泽为主。 最后看表面纹理,这个呢其实属于主观判别了,因为有些翡翠表面的纹理确实是长得像树木的年轮的,而我们把这种纹理称之为“翠性”或者“翠斑”,这些纹理其实是晶体与晶体之间相互结合的痕迹,对于这个“纹理”的存在,前面所说的结构和颜色也是会起到一定影响作用的,这个就不详细阐述了。
危料颜色发闷。危料绿在自然光下看上去一般颜色会发闷,这是因为危料中水不够足,即内部晶体间隙中含水不够。这种发闷的感觉在B货翡翠中也会有出现。在手电筒等强光下观察,若是危料翡翠,绿色只会往表面蔓延,而不会深入至内部。若是优质翡翠料子,绿应自外深入内部。同时,也可通过查尔斯滤色镜鉴别其颜色真伪,真翡翠在滤色镜下会呈现红色,而危料翡翠一般会呈现绿色和红色的混合色,这是因为危料中仍有一定量的原生色。
危料透明度差。由于危料是经过强酸浸泡和强压注胶处理而成,其透明度总体来说会比较差。而且酸的浸泡和注胶过程会导致翡翠内部出现无数条冰裂纹,这些冰裂纹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手镯的内圆面处比较容易观察),而冰裂纹的出现会导致透明度明显降低。而且,危料B货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强酸侵蚀,其表面的玻璃感也会变差。虽然经过强压注胶有了一定的恢复,但仍与天然翡翠有着细微差别,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即可分辨出来。
危料裂纹多。真正的冰裂纹是翡翠内部张性裂隙造成的,冰裂纹的扩展总是沿一定的方向,互相平行或成一定角度张开,同时,冰裂纹的两侧没有明显分界,裂纹周围的透明度及颜色与周围相近,与裂纹外侧有逐渐变化的过程。而危料中的裂纹一般多而且杂乱,且因强酸浸泡导致裂纹两侧界线较为明显,裂纹周围的透明度及颜色与周围有一定区别。
危料内部絮状物。危料B货翡翠内部会出现许多絮状物质,多呈丝球状、条带状、团块状等,这些絮状物往往呈分散或成群分布,这是在强酸浸泡后高压注胶的过程中,胶和翡翠内裂隙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絮状物所致。天然翡翠内部偶尔也会出现絮状物,但数量明显比危料翡翠少,且在天然翡翠中还可见一些柳絮状、云雾状或团块状的绿辉石。
危料凹陷圆点。危料翡翠的外部常被一些凹陷圆点所破坏,这是酸蚀后形成的,在高倍显微镜下可清晰见凹陷圆点内部的粗糙结构。天然翡翠通常没有凹陷圆点,只有外力所造成的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