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什么能冒充翡翠?
要说什么能冒充的玉石,那可多了去了! 因为翡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类矿物,因此只要含硅酸盐或含有铁、锰等致色元素的矿物均有可能被伪造为翡翠。 而且除了部分特殊品种,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假冒翡翠都是采用天然玉料手工雕刻而成,在肉眼观察下很难发现破绽。
1. 用玉粉、玻璃粉人工合成的仿翡翠制品。 将白玉或青玉碾成粉,加入颜料,用模型挤压出翡翠的形状,高温焙烧成型后再进行抛光,就可以制成假翡翠了。这种假翡翠的颜色和质地看起来都很自然,但缺乏灵气,仔细观察可见颜色颗粒,打磨光滑处留下细细研磨的痕迹。
2. 用岫岩玉模仿出来的翡翠。 岫岩玉又称“辽宁玉”或“辽玉”,主要分布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故得此名。其材质细腻温润,色泽丰富,有黄绿、浅绿、蔚蓝等众多色系,由于价格实惠,常被用于制作翡翠仿品。不过岫岩玉的透明度一般较差,颜色亦多带杂色,与翡翠明显的不同就在于此。
3. 用台湾玉(南洋玉)制作的假翡 宝岛同胞有着独特的造假工艺!他们利用次生矿中的绿色粉末,经过漂白、染色、加压处理,制造出绿色的玉料,再加工成镯子、牌子等饰品,以伪乱真,行骗于各地。虽然这制成的假翡翠颜色鲜艳,但给人的感觉过于纯正、呆板,没有灵性,且质地粗糙。
4. 人造翡翠。 以玻璃钢为原料,注入聚合物水泥,形成类似翡翠的结构;也有用塑料膜包覆纤维或颗粒,在中间填充入染料而制成的人造翡翠。这些造假首饰成本低,色彩丰富艳丽,造型多样。但其表面会残留填充物质的痕迹,且受压容易碎裂,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仔细观察,常能见到微细的结晶颗粒。 除了上述四类常用材料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假冒翡翠。如方解石玉、蛇纹石玉、透闪石玉、水钙铝榴石玉等等。
总之,无论哪种材料的假冒翡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密度明显小于翡翠,手掂有轻飘感,用金属探测仪检测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