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厚颜色影响吗?
这个要分开来讲,先讲颜色,翡翠的颜色是由其中的铬离子致色的,所以理论上讲,如果绿色部分够深,那么颜色就应该很纯,但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由于其他金属离子的存在而影响了铬离子的着色效应,另一个就是因为绿色部分的厚度不够导致的。 前面也看到了题主的图,绿的部分是很浅的,而这种现象就很可能是由于铬离子没有足够的沉积厚度导致的,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其他金属离子影响的。
如果是前者,那么这种情况下的绿色就不可能很纯,而是带有黄色的色调,这种调子在行业内就叫闷。如果是后者的话,因为其他金属离子影响的是广域色彩,所以就会影响绿色的纯正,进而也会使得绿色变闷。 对于天然形成的宝石来说,不可能有非常纯净的色彩,总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色相的不一致,也就是行话所说的“脏”,只不过影响的大小不同而已。
再来看厚度和种水的关系。种水是透明与不透明的界限,同时也是结构松散与结构紧密的分水岭,而透明度则是肉眼判断珠宝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标准之一。一般情况下,种水越好,其透明度也就越高,反之,则透明度偏低。 但是对于翡翠这样天然的矿物晶体而言,并不是种水越好其内部的结构就越致密,相反,好的种水是指其内部结构的有序程度高,排列紧密,从而使得光线能够在其中充分散逸,看起来就有很通透的感觉了。而对于一些结构相对较松散的,光线就会在翡翠中不断折射,看起来就偏浑浊,虽然可能有很高的水头,但并不会有很高透明度的感觉。
所以综上,无论是从颜色上还是从种水上讲,都不应该用“透”来形容好的翡翠。 而对于题主所讲的“透光”问题,个人认为应该是从雕刻工艺的角度去考虑的,毕竟能够把翠料雕出通透感的工艺技术也是有的,不过那一般是针对非常薄片的料子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