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种头水头怎么解释?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作为一个物理爱好者和矿物晶体爱好者,对宝石学了解的不多,因此对“种”、“水”这两概念的理解也许不够专业,但希望能帮到题主。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之前先引入两个概念——光性和折射率。
1. 光性是指物质对于光学光源的响应特性,可以分为消光型(包括全反型和半反型)、折反射型和不规则型;
2. 折射率是物质对于光线的折射能力,用n表示。 大部分天然玉石都是隐晶质的集合体,具有各向异性(不同方向上的性质是不同的),它们的颜色是由于其中包含的杂质离子所引起的,而光泽则是由这些杂质颗粒在光学作用下产生的。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就可以引入两个重要的参数来描述它们:光性与折射率的配合(简称“配”,我用“-”代表它,如“低-中”)和在特定角度下观察到的颜色(简称“色相”,我用“°”代表它,如下面表格中的数据)。
由于天然矿物的组成是复杂的,往往含有很多成分及其伴生杂质,因此对每个单一成分来说,它们对应于两种参数的一系列数据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才能得到有意义的信息。
以一个简单实例说明之:假设有一种玉含有多种成分,其中A、B、C三种成分为主要组成,它们各自的折射率和光的传播方向如表一所示,而其在不同颜色区域的色谱如图一所示。我们将各组分的数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该组合的光学和颜色参数,再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归纳整理,最终得到该组合的“种”和“水”。当然,具体的公式和步骤我就不写了,这属于宝石学领域的基本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百度“宝玉石科学”或“彩色宝石学”。
通过这样的方法所得出的“种”和水,实际上反映的是这一类别所有宝石的平均特征,并不能反应某个具体宝石的特征。但是对于同一个类别下的单个宝石而言,它的“种”和水是唯一的。 上面介绍的“种”和水是建立在单晶体基础之上的,而我们平时说的“种”和水则更倾向于描述那些晶体不完美的珠宝首饰,例如,我们常说“这是糯种翡翠挂件”这里所说的“种”实际上是透明度和结晶程度的意思。而“水”则是指颜色和水头,也就是现在宝石界所说的“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