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最早叫什么?
1949年12月20日,新政府刚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邮政总局就于当年开办了第一套正式发行的邮票— 中国人民邮政邮票,以取代国民党的"中华民国的国徽",同时也作为新中国主权的象征。这套票共5套,面值从8分到1元,图案是原国民党的几种面值大龙、小龙邮票,加以改动而成。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邮政系统正式接管了旧中国的邮政部门并接管了原有的业务和资产开始运营,这也成为中国邮政发展史的新起点。
在之后的60多年中,中国邮政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相继开通了电信(电函)、电报、特快专递、电子汇兑、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全新业务;由最初的人工操作发展到自动处理,再发展到电脑和网络时代的智能化、数字化,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成为国内最大,覆盖最广的运输通信企业之一。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需求,本世纪以来国家邮政局先后进行了五次增发新邮的计划,以充实邮市供应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支付方式的普及,邮政的传统业务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国各地邮政网点都在不断减少,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目前约有70%的邮政网点将被撤销。同时,国家邮政局已经将邮局的称谓更为现行“中国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