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意蕴有哪些?
“意境”,是中国绘画历来重视的境界。 “意”,是艺术意象、意向;“境”,就是境界、情境。 简单说,“意境”就是这个艺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意境,让人观后感到一种意境的美。这种美感像磁铁一样吸引住观众,让人们去回味、去思考、引起共鸣。 那么什么是意境呢? 宋朝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以形势为功,水以生动为妙。”“峰峦云岫,远近参差,莫不有势;烟波澄潭,晴晖雨霁,莫不有态。”这就是说,山川是有姿态和情意的。
明代画家董其昌说过这样的话:“画至宋元,始有意境。”他所说的“意境”,就是用形象来表达情志的意思。 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谈到画画时,也强调“意”的重要性:“意者,画家之神经也……有不可言传之意。”他还说:“凡作花鸟,须从空处传神,于虚处着眼。”这就是说,作画要讲究意在画外,让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联想。 以上所述,都是谈及如何营造作品的意境。其实,一幅好的作品,应该同时具有形与意两个方面。只有形没意,那是死板的画面;只有意没形,那就成了抽象派。只有把形与意相统一,才能达到“意境”的美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