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元是哪个国家造的?
中国的银圆也称银元,是清末民初以来广泛流通的货币之一。 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屡次战败,为了“币制统一”和填补财政空虚,清政府在1900年和1906年先后颁布了(光绪)钱币则例和(宣统)钱币则例,规定了银元、铜元铸造发行的制度和程序,委托英国伦敦铸币厂代铸样币。 然而,清廷的这两个则例并没有执行多久就因辛亥革命而中止。后来,民国政府接管了旧清末期的中央与地方铸币厂局,继续铸造发行银元。
20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急剧变化,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而旧中国政府又积贫积弱,为求自保,被迫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以图振兴实业,发展经济,在矿冶和制币业先后引入英、德、美国等国的技术设备,建立了许多新的企业和工厂,其中就包括造币厂或币材生产单位。这些企业和工厂在当时都隶属于财政部直接管辖,由度支部负责监督。从清朝末年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进口的白银达数亿斤之多(约150余吨),除了部分供皇室和官僚使用外,大部分都被铸成金币和银币在社会上流通。
国民政府建立后,于1935年开始实行法币政策并推行纸币制度,规定所有白银全部收归国有,禁止私人买卖。于是,原先由民间收购的白银转而向国外大量进口,除一部分用来置换此前日本侵略者掠夺的中国白银和外币(如墨西哥鹰洋),其余大多被用于铸造新币。这一时期的银元大都做工精良,样式新奇,特别是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后所铸行的银元,为了表明“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特别将币面上的国徽和国名做了改动,即把原有的嘉禾图案改为八芒星,把“中华民国”五字改为“中国民军”六字,以示与国民党军队一致,鼓舞军民抗战斗志;另一方面也表明“战争在燃烧着每一个国民的血性,国家的生存与自由全靠我们自己去奋斗争取”(孙仲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