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居隆鲜居隆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山水画的定义,按时间划分有中国古代文人画中的“山水”(区别于“院体画”)、唐代的“壁画画风”、宋代“文同画树”和“米家云山”,明清的“金陵八家”与“虞山画派”“新安画派”等流派,民国至今的新画风等等,按表现形式分为“水墨”、“浅绛”(水墨为主,略施淡彩);“青绿”(全用重彩),还有“金碧”(青绿加重彩)。风格之多样,令人目不暇接。 当然,这些风格并不是简单地由某个因素或数个因素决定的。如明代李开先曾说:“山川草木,清浊高下,各自有真趣。”(《中峰集·画诀》)清王原祁也说:“以元人笔墨之雅,而从宋人笔墨之厚……”

总之,“法无法而法于无法”,是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他们是在师古人、师造化的基础上,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一种符合自己性情、体现自己人格的艺术语言,于是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风格。 要比较中西方山水画的不同是很困难的。而且所比较的中西方山水画家,其人生经历的差异、社会背景的不同、所受教育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很难将他们定义为同一群体内的艺术家。

若勉强比附,或许可以找到某些共同点。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可能是人物写生之附庸,是作为人物“背景”出现的。“经营位置”(即构图)可能不太受重视。到了唐、五代时期,山水画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一科,但其题材仍以人物活动为主要内容。山水的造型仍是以“形似”为基础。王维所说的“取与不取,随其直拙”,就是指的形象上的近似真实。南宋以后,“写意”成为重要的审美观念,作画不再拘泥于某一家形,而是追求“意写”,或曰“心象”。无论中西,山水画的“形象”都趋于简化与抽象化。特别是现代主义绘画,更是把抽象美推向了极致。但中西画家又都在尽力地追求画面“可居”“可游”,借山水之形来表达情感,宣泄精神。也许,这才是我们谈论“意境”时应该共同关注的东西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