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同钱版有多少?
首先,很遗憾,没有人穷得得起这个数。因为自秦朝开始,皇帝就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你犯了大罪,皇帝可以把你全家都杀了,当然也可以赏赐给你许多土地和钱。但皇位的继承是有限制的,一般来说,皇帝的兄弟们不会太多(因为古代医学不发达,皇帝往往都有很多兄弟姐妹,但如果当了皇帝,往往寿命不长),而其他宗室成员会多得多。所以,作为一个正常人,不管你怎么败家,总是有人比你更败家。
其次,如果只看古代的中国(排除清王朝)的话,其实皇帝也没有那么富有。因为历代的封建王朝有一个特点,就是朝廷的钱跟皇帝本人的钱其实是分开的,前者是由国库组成,后者由内库(皇室专用帐户)组成。皇帝本人是没有权利动用这笔钱的,如果要花这笔钱,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比如当时规定,如果皇帝看上了某位宫女,想让这位宫女侍寝,必须先交给皇后,由皇后转交御婢,皇帝才能将这位宫女召来陪寝。如果皇帝想修筑宫殿或城墙、炮台等,也必须由工部先做设计,报太后或皇上审核批准,然后组织施工,资金由国库支出。从法律上讲,皇帝的私人和公家财产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古代的货币形式跟现代的有所不同。在汉朝以前,一般的交易用布帛或者刀币(战国时齐国铸造的铜币,形如刀状),而汉代开始铸行金币(汉五铢)、银币(王莽时发行的“大钱”),但是流通环节并不顺畅。到了宋代,政府开始大量铸造铜钱,也就是“宋元明清通宝”,这种制式一直延续到清末,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用的钱币。虽然明代中期以后银价猛涨,民间使用白银的数量大大增加,但是官场上仍然是以铜钱为主,白银为辅。清代中前期的官方文献中提到“万民之役,皆以金钱贸易,官吏不能禁”,可见人民生活当中已经广泛使用白银了。
到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清朝国门的同时,也将白银和黄金输入了中国,同时洋纱(棉纱)、洋布(棉布)等商品也在市场上泛滥,导致本土白银和外币流散加速,价格暴跌;加上太平天国时期,各地起义军先后攻占江浙等地,破坏了当地的金融秩序,致使清廷财政出现危机。为此,清廷在1853年和1872年两次颁布钱法,试图重振银本位制度。第一次铸币总值400多万两,第二次超过1000万两。但这些银圆并没有改变民间以铜钱为主的交易习惯,多数被囤积起来,甚至被当作货币抵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