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大书法家有几何特点?
中国现代书法史上,真正称得上“书坛巨子”的只有两个人:于右任、邓散木。其他所谓的“当代书家”,如林散之、沙孟海、沈鹏等等,在二人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为什么说他们二位是“书坛巨子”呢? 请看他们的代表作——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全集》和邓散木的《写字》。 这是何等雄伟的气势,这又是何等的自信!
这两本书,可是民国时期的书界奇才们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才创作出来的。 于右任40岁开始研究草体,他自创“标准草书”,就是为了解决人们写草书不识字的难题(比如他的学生徐悲鸿就不懂草书);而邓散木则总结了书法创作的诸多规律,写出了流传后世的《书法》。 这些著作的字体都是标准草书或者楷书,字形端正,笔划清晰,没有任何模糊的字迹,这就是他们作为大家气魄的一个方面:追求极致的规范与统一。
除了字写得规范之外,两人还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于右任被称为“书法界的鲁迅”),不过于右任的创新是在传承中求新,邓散木则是另辟蹊径,他创制的“散氏盘体”,别出新意,自成一家。 于右任20岁写的这幅《临司马温公祠碑》,无论是气势还是结构都堪称完美无缺。
再看他的行书作品《临兰亭序》,字字挺拔,笔笔到位,没有一笔懈怠。 邓散木18岁时写的这幅《临石门颂》,就极具个性了:侧笔取势,结体宽博,笔画疏朗,完全是一种雄强朴厚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