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厚钧是谁?
这个叫“厚鈞”的字,我估计打出来没有几个人认识(其实我不认识)……因为这个字是“厚”“鈞”两个字繁体的合体。 要分析这个字的结构很简单——上面是个“衣”,下面是个“均”。 “衣”的笔画相对较少,而“均”的笔画相对较多。 我们只要把“衣”放上去,再把“均”摆下来,这个字就大概能认得了。当然,为了更美观,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每一个字的笔画位置——“衣”的上半部分可以适当放宽,“均”的底部则可以收一收。这样,这个字就成了一个规范的字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厚鈞”是一个名字。名字是一个完整的人名用字,不能随便改变笔画和结构的。如果我们要把这个“厚鈞”的名字写得比较好看,那应该怎么去做呢? 这个名字中,最占地方的文字是“厚”字,因此我们首先考虑怎么安排“厚”字的位置。考虑到上面的方法一个字难以写好,我们不妨把“厚”字分成两部分放置:上下分开,上部分靠左,下部分靠右。这样就空出了中间一部分,我们再放上一个“鈞”字,就可以啦! 但是这样的话,这个字看起来还是不协调啊!尤其是这个“钧”字,底下有三横,显得特别拥挤。这时候我们需要对“钧”进行适当简化处理才能更好看,比如把第三横画去掉,就成了现在流行的“简体字”了。
那么,到底哪种写法是正确的呢?从历史角度来讲,应该是后者正确。但现在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后者,都选择前者替代。原因是前者更容易书写,且不容易出错。 于是,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一个问题——如何让大家都认识的简体字成为正确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