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家何维朴?
他的书法,清劲秀逸,俊雅从容,是晚清书家里,最经典的一位。 他的字不是像邓石如那样刻意追求古拙,也不是像刘墉那种巧整。而是自然清新,又很有功力,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 而且他写得最多的字,就是“福”“寿”这两个字。他写的“福寿”,总是那么自然秀丽,让人看过之后,觉得非常温暖、祥和。
何维朴(1789-1868),字渔仙,号朴亭,晚号复道人。山东益都县人。清代书法家。出身书香门第,少时随父宦游,客居江苏南京、镇江等地。
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十七年(1812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广东惠潮嘉道等职。善书画,精篆刻,曾从师邓石如学篆隶。其隶书学得汉碑《礼器》《乙英》笔意;小篆取法秦诏版、唐李阳冰;楷学法颜真卿,亦得柳公权笔法。
何维朴一生留下大量书法作品,现在能看到的有《临帖四屏》《为沈宗骞书册页》《行书春晴赋轴》等。
其中这件《临帖四屏》是何维朴晚年作品,创作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 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件作品一共四段,分别是《荀子·劝学篇》、《韩非子·五蠹篇》、《论语·卫灵公》篇和《孟子·尽心章》。
全篇字体均为小篆,结构平稳,笔画细腻,线条圆融流畅。章法整体感极强,每一部分字数较多而排布得茂密紧密而又疏落有致。在关键处略有行草之笔,使整个作品充满了灵动之气。
另外一件代表作《为沈宗骞书册页》作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比《临帖四屏》早了37年。这页作品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此作品共十行,每行一字,字字不同,风格迥异。首行“喜”字,笔毫舒展,字形较大;末行“书”字,收笔上挑。中间各行文字,大小错落,相互参差。字形有长横,有短竖,有方折,有圆转,笔画多处相碰,但互不干扰。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