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法家用绢还是用纸?

符新知符新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明代早期,皇帝提倡复古,于是有台阁体,所谓“上之所好,下必甚焉”,文人在皇帝引导的审美风气之下,纷纷开始模仿古碑铭,拓片来练字。在这种大环境下,纸的质量也水涨船高。明初的纸,除了作为日常书写的笺纸(如《袁桷集》所附诗稿),就是作为仿古练习的纸(如姚燧之《牧庵集》、柯潜之《紫竹堂全集》)。

到了中期,虽然文人意气渐消,但仍然保持一种文人式的复古追求——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征明的书画,就是这种风格最好的印证。因此这一时期的纸仍然以仿古为多,日常书写也开始讲究起承转合,力求像古人的书法一样有章法。但无论怎样,这个时期不论纸和墨,都比宋代更加精致了。

到了晚期,社会风潮开始转向。一方面,商品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不再像以前那样羞怯;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阶层在科举取士之路上也不断被刷新着上层阶级的社会地位。于是乎,从书画到纸张,都开始追求“尚意”,追求潇洒放逸,追求自然。同时,由于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艺术品的质量要求更高,追求更精细的自然效果。

晚明的书家不再以仿古为能事,开始追求自己对古人法书的理解,对笔法、字法的再创造以及个人风格的形成。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董其昌的行草书看似平淡,但却结字严谨,笔法细劲;张瑞图的字乍一看行草错落,实则笔笔到位,结体宽博。至于米万钟等人更是不拘成法,尽情挥洒。

总之,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既体现着文人书画的典雅,又带着商业经济的繁盛,从而形成了独具明人风骨的书法风貌。他们写的不是最好的字,却是最有个人特色的字。他们用的也不是最好的纸,而是最适合表现自己风格的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