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的书法家有哪些?
在清代,书法家主要分为皇室和民间两个部分。 其中,皇族的书法家主要是以皇帝、王爷和宗室成员为主。这些人在古代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其书法造诣受到很多人的推崇。
清世祖福临(顺治)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擅长楷书、行书等多种书体,其《真书千字文》流传至今,为很多人所喜爱。 清圣祖康熙一生勤政爱民,在位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毛笔书法功底扎实,字体清秀中透着刚劲,气势雄伟。同时,康熙还精通蒙古文字,所作蒙文书迹亦颇为可观。 雍正帝即位后,曾亲自过问圆明园三清官建设,并御题"圆明殿"额。其行草书《唐人咏冬诗卷》,得颜真卿、赵孟頫笔意,谨细庄重大方。
乾隆乃是雍正长子,其诗词书画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以行书造诣最深。《苏轼赤壁赋》就是其行书的代表作之一。 嘉庆帝(道光帝嫡子)虽无很高文学成就,但写得一手好字。其行书《离骚经》笔法飘逸,结体疏朗。
道光帝(嘉庆帝第二子)爱好书画,工书善画,《莲社图》是其画的代表作。其楷书《曹雪芹集诗句》则颇受好评。 咸丰、同治两朝无甚作为,但在书法上却有相当造诣。尤以咸丰帝(道光帝第七子)行书写得最为漂亮,颇有“天子亲笔”的风采。咸豐帝还是一位刻印高手,所镌印章古朴典雅、浑厚凝重。
同治帝(咸丰帝第四子)行草书《唐杜甫秋兴八首》气势开张、笔墨酣畅,颇有其父风骨。 光绪时期,由于光绪帝本人比较喜欢西学,所以这位皇帝的传统文化素养并不算高。但他的祖父奕詝(咸丰帝)却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另外,同治帝的书法作品此时也在市场上出现,如《唐人诗意册》等,均能见到其遒劲秀丽的字迹。
到了晚清,醇亲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书法颇得乃父遗风,与其兄奕劻并称“御二王”。其子载沣(光绪帝载湉之父)亦擅书法,所著《陶情雅趣》就对其书法造诣有所评价。 除了皇室成员外,民间书法家也大有所在。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邓石如与吴昌硕。
邓石如(1743-1805),本名琰,字石如,号完白山人、龙泓山人等。他是清代中期最杰出的书法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人物。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遂阳宫智永禅师,后学怀素、黄庭坚,最后自成一家。
吴昌硕是近代著名书画家,其书法融诸家之长,自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