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版的人民币哪一年换的?
196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的经理币制改革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发行人民币的命令和《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通知各地人民银行认真准备,分步开展,逐步将各银行库存的纸币、铸币整理、鉴定、兑换收回,重新印制发行新的人民币。 新的人民币分为流通券(第五套人民币)、精制币、装帧币等3个类别,其中流通券又分3种面额8种票型。 为方便市场消费和公众识别真假,1962年的“红钞票”只印刷了正面图案,背面均空白,未印文字和符号;1962年开始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中,50元、3元、2角的纸币背面的主色标采用了黄、绿、蓝三种颜色,这为后来人们通俗地称上述面值的纸币为“黄钞票”、“绿钞票”、“蓝钞票”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货币制度的完善,我国先后于1979年、1980年、1988年发行了第四套人民币、1999年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至此,由1955年开始启动的纸币发行制度终于告一段落。 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中共领导下的东北银行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哈尔滨成立了东北银行(后改为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发行了东北银行兑取证,统一掌管东北地区的金融事务。
这些兑取证上印有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头像,面值有1000元、500元、200元、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3元9种,并专门发行了1000元面额的兑取证1张、500元面额的兑取证2张。 这9种面额的兑取证都是通过打孔的方式标记该凭证已使用过,以区别崭新的一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