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和军事家有哪些?
书法家和军人这两个职业,从历史上看,关系还是非常密切的。 比如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除了统一的法制外,还建立了统一的文化制度,即“书同文”。 “书同文”就是统一汉字,由丞相李斯负责,制定秦隶书写范式,统一笔画笔顺,对中国文字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秦朝灭亡之后,汉朝继续实行“书同文”的政策。汉文帝时,规定官民上书奏章必须用隶书,而且汉代开始,官方文书用隶书的写法有了一定的规范;到东汉末年,隶书书写已经成熟并普及。 这个过程,其实也伴随着军队使用文字的统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各诸侯国文字虽有相同之处,但并不完全一样,比如“楚”字,秦篆作“楚”,小篆作“�”,而隶书作“楚”,可见不同文字之间差异还是很大。
当然,最终统一为隶书的“楚”字,是经过了多少代人才定型,这个过程中,必然要体现在军队的文书交流中,否则各自繁难的文字,会导致军队的文书难度大增。 在战国时期,各国打仗用的军书战策,其实都是写在竹简上的,因为竹子价格便宜,又便于保存。但是各国的文字不一样,军书战策内容虽然大致类似,但各国有各自的称呼,比如秦叫“驰书”,齐叫“檄书”,燕叫“羽书”,楚叫“旌书”,赵叫“符书”,魏叫“牒书”……到了汉代还在沿用,如“飞书”“飞牒”等,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立司隶校尉,专管监督、检举京师百官,其属下设有“东曹掾”,掌管刑狱,“西曹掾”,掌管文书,这两个职位上的重要人选,往往是尚书郎中的成员,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加文书司长。这些主管书法的人掌握了笔杆子和印把子,权力非常大。
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他为了显示自己得位正当,宣扬“天命所归”,搞了一套“五德终始说”,认为自己的王朝是火德,应该继承商代的祭祀传统,把新朝的国都命名为“新城”,并建造了大型庙宇,定期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应火德之说。为了体现自己是正统王朝,他还规定了自己的服饰用色,称“汉家正朔”,要求臣下一律按照他的规定着装(只有皇帝可以穿黄色袍子)。
新朝建立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个文化高峰,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之大。这一方面的影响之一,就是隶书书写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和提高,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