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著名书法家有哪些?
王学仲(1938-2015),字欣瑞、号勉斋、别署冰竹书屋主人。天津市武清区人。当代著名书法家、文艺评论家、教育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教授。 其作品追求粗犷、豪放,以篆隶见长;
张书标的作品取法魏晋,笔势流畅秀丽,是武清比较著名的书法家;
此外还有何文卿的草书,李树海的小楷和行书等等都不错!
说到这二人不得不提“书法之乡”的事。二王之后,晋代书法家代表有索靖和张芝,他们都在武清留下了珍贵的书法作品。而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也曾在武清任职过两年,并留下了著名的《金刚经》真迹。到宋代时,苏舜钦、米芾等大家又先后到津门任教或游历,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明清及民国时期,武清籍和外寓地的书法家也有不少。在康熙年间,由于帝王嗜书,朝廷在广集图书的同时,对书法家也非常重视,当时有位翰林叫孙忠翊的因擅书法而被派往直隶负责搜集书法名家作品,他的弟子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成亲王和爱新觉罗·永瑆。梁诗正和王尔敏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
进入近代以后,书法领域出现了许多大家,于右任、林散之、沙孟海等都是近现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而在天津本地也有不少极具影响力的书法家,诸如吴玉如、孙其峰等。此外还有周慧君、姜寿田等人。 说完了书法家们再聊聊他们的作品。
众所周知,古代文书所用纸墨与当今皆不一样,因此古文字大多不能直接用于现代印刷出版。为了保留古人书法的真迹,同时让读者欣赏到精美的书法,古人想出了雕版印刷的方法。这种方法最早出现在唐朝,但是极为繁琐,耗用材料大量且人工成本高。到了宋代,活字印刷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扩大了书籍的传播范围(注意这里的活字印刷指的是胶泥活字而不是金属活字)。
不过即便是有活的字体,书稿印制完成后所有活字都要重新排版。直到近代,印刷术传到海外,有了照相制版的工艺后,才出现了大批量复制古帖的可能性。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很多古帖都是近人根据古碑刻拓本翻刻而成,而碑刻拓本又是从原碑帖拓印而成。这样一层层下来,尽管保证了文字内容不变,但墨色和纸张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拓印的人不同,每套版本都或多或少有点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