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票据有价值吗?

成钦烽成钦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民国时期,法币的发行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 ,造成法币的超发,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时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和战后采取强制手段收购白银,使国内货币供给大幅增加,而抗战后国外资金的流入主要流向了美元,因此国内大量的人民币兑换成了美元,从而减少了市场上的人民币数量,使得价格上升,形成了物价上涨。(经济危机时,各国都会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应对,我国古代也采取过这种“以工代赈”的政策) 所以,从长期来看,人民币贬值是确定的,即这张300元的“期票”到期时只能兑付价值300元的东西。但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为了维持社会和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政府不可能任由货币超发而不采取任何应对措施,货币的购买力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但不会像纸币那样迅速贬值。举个例子:如果当时政府有能力兑现所有货币需求,那么即使不停地印刷钞票也不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因为人们总是可以把钞票兑换成实物的;但如果政府无力全部兑现所有的货币需求,就会采取增加税收或发行债券的方式来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增加公众负担的方式必然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并使货币的信用强度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尽管这一百块钱现在只值90块钱了,但我至少还可以用90块钱买到以前100块钱的东西。所以从短期来看,这些“期票”的兑付价值可能会低于票面金额。

2、但是,这些“期票”的持有者并不一定是当时的普通民众,而是具有相当财力实力的机构和个人。而且,这类金融票据的兑现还需要通过正规的清算渠道,不会像纸币那样可以直接手持购物。因此在正常的市场交易中,对方会要求验明原件真假和核实真伪。对于假票据,不管是伪造的还是涂改的,都是违法的,不能作为真实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