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钱币便宜有收藏价值?
一、收藏新手适合收罗哪些“便宜”币? 很多刚入坑的萌新,都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在剧中,主角们把玩着一把刀,就价值连城;而拿出一枚硬币,就能买到一座岛……他们总觉得价格越贵的东西,价值也越高。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从历史价值来看,最早的硬币应当是圆形方孔的秦半两。然而,如今一枚保留下来的秦半两,无论是否精美,其价值都不可能低于500元。 而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国力衰微,货币制度也十分混乱,各地先后建立了23个造币厂。这些造币厂所制作的银元,虽然工艺和材质各不相同,但也都有一定特色,值得收集。 比如奉天造币厂制作的大满文“光绪元宝”,因为当时该厂使用的外式设备较为先进,所以这枚银元的重量和含银量都有保证,而且样式也很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再比如福建制造的“中华银元”,虽然铸造量比较大,但经过百多年腐蚀氧化,现在留下的精品却少之又少,因此价格也水涨船高。 目前市场上,这种民国时期的银元,价格在500~1000元左右,比较值得新手上路试水。 如果实在不愿意出这么多钱买银元,也不妨考虑一下新中国发行的铝分币(硬分币)。因为年代久远,又是由铝铅合金制成的,这类硬币的保存难度不大且极易氧化,因此经常能看到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氧化膜,颜色呈银白色。
在五十年代初期到七十年代末期,我国共发行了1分、2分和5分的铝分币三种,其中1分币发行量最大,2分币次之,5分币最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这些铝分币逐渐退出流通领域,但在老百姓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经常用铝分币来购买生活用品,如油条、豆腐脑等。不少人家里都会有这样的“旧账本”。
二、高价币和廉价币之间,差的是数量吗? 其实不然。对于文物来说,“物以稀为贵”是个铁打的真理。同样,对古钱币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过,这里的“稀”并不是说这种币种数量稀少,而是说存世量的稀少。
比如袁大头,在民国时期发行量并不算少,但经受了几十年的战乱和通胀,留存下来的珍品反而比较少,因此现在的价格比较高;相反,民国时期的一些铜币,因为其铸造量本就十分有限,加上年代并不久远,所以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当然,这并不是说袁大头就比民国铜币高贵了。毕竟,“物以稀为贵”中的“稀”指的是“珍贵的含义”,而不是指“数量很少”。 有些古币虽然流传至今的数量很多,但经过无数人的把玩,其包浆浑厚,看上去相当美观,这也增加了其升值的空间。
无论是价格低廉还是价值高昂的古钱,都有自己的“市场”,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这个“市场”,并有能力将其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手里的宝贝发挥最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