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珍珠价值一克多少?
首先 很遗憾没有图片无法评估具体颗数,所以只能粗略的估一下价格。 一公斤珍珠大约10万颗,每颗珍珠大小如大米。如此小的珠串,在当时的价格大概是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200~300元)。如果是大颗的珠子,每颗珠子的价格一般会在一两以上,如果特别大的珠子,每颗可能值五六两甚至更多。 当然这些数据都是理论值,当时的贫富差异极大,穷光蛋和土豪的差距远远大于我和马云的差距,因此不能把上面的数字看成是绝对值。一个贫困的农民可能一辈子都攒不到一两银子,但同样不能排除他有偶然得到一颗珠子的机会;而同时一些富庶之家,哪怕只是随手送小孩的礼物,往往也是价值不菲的宝石。 所以,用上面那些简单的数值来估清初平民的购买力是有问题的,会误导读者。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清初的货币流通量相当大,因为清初的铜铁铸币产量不但远高于宋元,也高于明朝中期,这就使得小数额的银钱成为普遍的支付方式,比如市面上常见的两钱、四钱甚至更少的银锞子,其面值为500或1000文,合今7.4~14.8元,这种小额钱财在清代相当常见,即便是在清中后期财政困难之时,乾隆皇帝也没有放弃发行新钱。
有数据显示,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全国共有制钱681万余枚,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增加到1亿8千余万。除了制钱之外,各种碎银、铅锡钱也都很常见。 有这么多钱,自然意味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达,也意味着普通大众也有购买珍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