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算民国精品紫砂花盆?
说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把紫砂壶,就像是一个完璧归赵的完满艺术品,而一个花盆却像一个人生:它有可能完满吗?不一定;但它一定是有缺憾的(比如,我正在用的这个花盆,口沿有一处破损,所以我称它为生痕)。 有生痕,才有韵致。如果买回一套壶盆,用着用着竟然发现二个一样,那多没劲! 民国的紫砂壶和花盆,就和现在的人民币一样,是具备发行流通功能的“国家资产”。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必须是在民国时期制作,而且必须是原材制做(后来不允许使用红木等稀有木材作为制作品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其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但有了这些还不是精品,还必须具有以下三点才能算得上精品:
1、必须是艺人制作的。为什么不是名家或者大师的作品呢?因为名家和大师的数量是有限的,再加上留存下来的作品本身数量就少,所以好的名家和大师的作品可遇不可求。反之,如果你遇到了一位名师(不一定是大家)制作的同样器型的作品,虽然未必是最完美的,但是至少可以拿来把玩,这也是一种缘分。
2、造型必须完美。这里的完美,并不是说一定要尽善尽美,而是指没有大的缺陷。比如,这个花盆的口盖如果不严,有收口,那就属于不完美中的完美了——有缺憾,但是没有致命伤,留着些韵味给人想象,总是比十全十美要好。
3、工艺必须精湛。这个不用多说,如果让今天的人去做,即使材料相同,也绝对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样。原因何在?因为精益求精的技艺已经失传了。现在的能工巧匠们虽然也能做出精致的作品,但是他们再精,也只能做到精巧,离精美还是有些距离的。 一件民国时期的紫砂壶或者花盆,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才可称为精品。至于价格嘛,根据品质的高低,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当然,如果遇上真喜欢而且有钱的人,价格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毕竟人家买的是一件古董。不过这种人应该少之又少,况且现在法律对古物交易管的也很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