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有人喜欢和田玉吗?

赫连灵芙赫连灵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民国的时候,经济相对萧条,但是文青却很多(当然,现在也是)。这时候,新文化运动激起了人们对西方文明的推崇,同时,由于战乱导致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所以这时候的人们,一方面崇尚自由平等,另一方面又怀念着温润平和的“大汉雄风”,这时白玉就成了最好的载体。

我们来看民国时期的一些文人写的词和诗,其中关于白玉的词句有很多: “我欲悲秋而不来,愁云惨淡万里凝; 我欲欢春而不至,残雪消泯百卉开。 …… 最怜玉骨冰肌冷,不伴梅花香自幽。 ——《无题》 ” “问君何所有,思君泪盈眸。 岂只虚金玉,兼之润肌肤。 为伊憔悴损,见汝白头多。 相见应相笑,相看两无言。——《赠君一束白梅花》 ” “江南有好景,好景唯冬梅。雪满山无色,月高林未稀。暗香浮远道,清韵出浓枝。寄与多情客,相思莫忘归。——《忆梅》 ” 除了文人墨客以外,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和白玉有关的故事。这里讲一个民国时候苏州的一个卖玉人“王玉林”的故事: 王玉林有个外号叫“臭老九”,为什么叫这个外号呢?因为他长得黑,瘦,而且喜欢念书,就给人取了这么一个外号。其实他家里是很有钱的,父亲是个银楼老板。但王玉林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坚持靠自己挣钱吃饭。他本来想考科举当官,但是没有考中,也就一直在民间卖玉。他卖的玉很便宜,一块小料只要两毛钱,所以很多人都买他的玉。不过王玉林不是随便把玉石卖给别人的,他有自己独特的售玉方式——“考”你一下。

比如有人想买一块玉佩,那么王玉林就会问他一些问题,问题回答得让他满意了才给钱。比如说有人问他是怎样鉴定一块玉的好坏啊?他就说:“首先看质地,好的玉质地细腻滋润,没有瑕疵,白里泛着淡淡的绿色,如同少女的皮肤一般。其次听声音,好的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最后观外形,好的玉形状完美无疵,雕琢精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