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无疆壶有没有价值?
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形态万千,从古至今,各朝各代都会有些什么新的创新,新的产品出现。但是,能够经受住历史考验的,能够流传至今的,都是各个时代优秀的代表。其中,有一种为“万寿无疆”壶。
关于万寿无疆壶有一段历史故事。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乾隆皇帝奉母南巡,来到杭州。在西湖边的望仙桥边的胡婆家喝茶。乾隆皇帝看到屋里放着的茶具很漂亮,就命令自己身边的内侍买下送给太后。当内侍去买茶具的时候,店主人向他推荐了一件茶具。说这是前人留下的瑰宝,是一把茶壶,上面雕刻着“万寿无疆”四个大字,以此来赞美皇帝万寿无疆。内侍听了店主的介绍,就把这件茶具买回宫中,献给了乾隆帝的母亲。作为太后五十大寿的贺礼。太后非常喜爱这件茶具,经常用它来泡茶饮用。“万寿无疆”壶也因此名扬天下。
壶身呈鼓状,颈部设一流口,壶盖以金黄色镶锡珠,盖钮作太极图案。底圈有“光绪丁酉年(公元1887年)暑日吴煦”字款的题款。壶的胸前壁有诗一首:“宝佑成中吴越庆,千秋万岁捧韶华,锡壶在手馨香气,万寿无疆仰圣化。”这首诗概括了吴越春秋以来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颂扬了万寿无疆、天赐祥瑞、国家繁荣昌盛的理想。
吴煦,字墨庄,号薇屿。上海县城内的吴家花园为祖籍,其父吴鸿宣,曾任浙江丽水县(今属丽水市)知县。吴煦自幼习儒,1860年(清朝咸丰十年)以编修衔,委办浙江乡试。1865年(清朝同治四年)中探花,任翰林院庶吉士,1869年(清朝同治八年)授编修。由于吴煦精于吏治,熟于经济,对江南水利、农田、蚕桑、盐务、榷运等均有研究,故初任镇江、苏州、松江、成都、上海等府知府、督粮道、盐运使。后任按察使、布政使,深得清朝咸丰、同治、光绪三帝的宠信。吴煦曾为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火药局等多个近代企业献策出力。他以沪上粮道使吴县(今属江苏)、长州(今江苏苏州)、元和县(今江苏昆山)、常熟等州县裁革其弊,奏准革除吴江、震泽、嘉定、南汇等县缓征捐输。他还整顿芦汉铁路,取缔烟馆,严禁蓝靛等偷漏税,清查田亩、积年积案,严惩贪吏等,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特别是苏松太兵变时,他坚持“本宣泽理,力维初基”,“抚之以宽猛,谕之以祸福”,“所变当变之弊,不在多求新奇”,得到淮军统帅李鸿章的赞赏。
所以,万寿无疆壶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