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国二年五元硬币吗?
今年春节期间和几个朋友凑在一起聊天吃饭,朋友拿出十块钱让我找零,我接过钱只看了一眼,随手就放进裤兜里。晚上回家时候想起钱上印的日期是“民国二年”,心里不免有点好奇,上网搜集了一些资料,对这钱有点了解了。但我想问的问题是,按现在的银行兑换标准,这十块钱能换多钱?
1913年10月,中华民国财政部发文批准造币厂开工生产新的国家通用货币。文告规定,中华民国纪元,以辛亥首义之武昌(武汉)作为公历之起点,称为中华民国元年。因为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一个新的国家,新的政府,采用新的纪元,以示与清王朝截然区分。与此同时,规定省造币厂所铸银币,均在本省流通,不得外流。各省制造的银券(银元、银角),与中华民国国币同等持有流通。1914年(民国三年)1月,袁世凯发布《国币条例》,统一中国币制,确定国旗、国徽和国歌,同时规定:“国家流通之纸币,总以黄金为准。”因为当时世界金币以块计,银币以元(即一枚银元)为单位,中国近代货币则以圆为单位。此后的中国银币,均是以“元”为单位的银币。直到1935年7月,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白银流通,之前中国钱币都以“元”为单位。
根据资料统计,从1914年到1948年,全国共发行了65种银币,除了“陕西乾隆一百”和“四川明朝世宗嘉靖通宝”两种异币及新疆、西藏两地发行的少数民族语银币,其他63种都是汉字银币。而浙江生产的“浙江通宝”,因其铸造时期短,存世稀见,2006年在台湾拍卖,创出了每公斤近150万元的新台币的高价,成为有纪录以来最为贵重的清代银币。另外还有“中华民国十年造”的一元银币,主图是五羊图腾,背面主图是孙中山侧面像,该银币由于铸造量较少,现在市场上卖到了每枚1800元。
1949年以后,新中国铸币制度以民换民,1955年开始中国开始制造自己的机械铸币,以取代早已不再允许流通的银元。如今市面上还可以看到一些袁大头以及共和纪元(1912~1913)、开国纪念(1912)、洪宪纪元(1916)、孙中山像纪念(1929、1931、1932)、康熙皇帝诞辰(1966)以及各种共和纪念、铜圆等等。其中,袁大头现在市场价每枚120元左右。
那么前面所说的“民国二年”的硬币值多少钱呢?我知道的朋友肯定会笑我,这还用问吗,到现在还不值120元呢。对的,理论上讲是这样的,不过中国银圆在收藏市场里面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它可以“聚沙成塔”。就像古代的钱币一样,一枚只能摆在哪里,但是百枚、千枚地聚集到一起时,它的价值就会慢慢地凸显出来了。所以,具体这一百枚“民国二年”五元硬币值多少钱,还得看它们有多少是真的,经过这样一“洗”,最后剩下的还能值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