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寺什么用?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试着回答一下 首先说结论:书法的实用价值确实在逐渐丧失,但是审美和收藏价值依旧存在.
1.先说实用性 在古代,写字是士人必修之术之一(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书法则是书写的基础技能。因此,古代文人墨客大都精通各种字体,而字写的好的更是能受到皇帝赏识从而走上人生巅峰...比如:王羲之因为字写好而被任命为秘书监;颜真卿因为字好被任命为刑部尚书等 所以在古代,一手好字不仅方便自己还能让自己的仕途一帆风顺,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到了现代,手机电脑的普及,纸笔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人们日常沟通都采用网络语音聊天的方式,除了官方文件外已经很少再用到手写,因此书法的实用性便急剧下降。 但即便如此,书法仍旧有其独特的魅力。 我之前看过一个采访,一位老先生的妻子因为中风导致不能说话,但当她看到老公拿毛笔写字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用手去接,我想这可能便是书法的魅力吧~
2.再说审美性 其实我们常说:书画同源,这话虽然有些片面但也指出了书法与绘画的联系所在——线条之美。这一点在建筑上尤为明显。 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古建筑的匾额、楹联大都是出自名家的手笔,这些书法艺术与建筑物本身结合所体现出的线条美,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被这种美所征服。 而现在有很多的建筑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这也体现了人们对书法审美的追求。
3.最后谈收藏 中国有“字如其人”的说法,从一个人的字里行间里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爱好甚至是品行修养,所以历代的书法家都非常重视自己的作品——不是随便拿来一叠宣纸就开写,而是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幅作品。因此古人的书法作品大多都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