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黄花梨二胡真多钱?
本文导读: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有一支非常著名的二胡乐队,就是中国歌舞团,而当时中国最出色的二胡演奏家,也是在这个歌舞团里面的,他的名字就叫做刘北茂。据说当时的毛泽东,最喜欢听刘北茂演奏的《江河水》,曾经称赞他为“华夏神箭”。而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不是这个人,而是他的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他曾经在1936年的时候,参与了一次“古董拍卖”,而出场的时候,就带了一把用黄花梨做成的二胡。
当时除了这把黄花梨外,刘北茂还带着其他的几把好琴,有紫檀木的、有杨木的,还有核桃木的,总之都是一些品质非常上乘的好木材做的,但当时最受瞩目的,就是黄花梨这柄二弦琴了。而拍卖行的人,也是非常看好这柄黄花梨,据说它的价格,当时有可能被抬到了300圆的高价,当然,在当时那个中国处于艰难时期,300圆算不得什么。
而之后,这柄原本要拍卖的黄花梨二胡,又辗转落入了“中国魔术大师”沈珈琴的手里,对此,有人说这是沈珈琴的二胡,但事实上不是的,这只是沈珈琴当了一回中间人,把人家卖主的东西给接了过去,之后他也没有私吞,这是又转手还回去了。后来此琴就长期在沈家流传,但到了解放之后,由于沈家被划成了“小地主”,所以,这才沦落到了“拆房变卖”的地步。从那个时候开始,它才被辗转卖到了杭州。
再后来,就有了后来“拍卖行”老板的儿子,把这把黄花梨二簧拍买了下来,但是,这件事情却被“拍卖行”的老板给知道了,为此,他把自己儿子痛打了一顿,因为他在禁止买卖古玩的,就算要买,也得等我“废铜烂铁”买下来才行。但不管怎样,这把二胡原本是要被砸碎了,结果,却莫名其妙地转手还又回到了沈家,而最后,此琴被沈家以一床双人棉被(当时还带枕套)换到了手里。
直到“文革”结束后,沈家才又把这把黄花梨二胡当做“祖传珍宝”给爱护起来,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家也意识到了传统乐器的价值,于是,拨出了专项保护经费来对这件文物进行“专门维修”,让它能真正地重现辉煌,得以被观众们所欣赏。
关于这个黄花梨二胡的来历,大家知道了吗?同时,它也算是中国现在年代最久的二胡了,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它还算是回归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