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香炉用什么铜?
到了清代,铜料不再限制,使用黄铜,白铜、青花、花铅、紫铜等等,其中以黄铜、红铜(即紫铜),白铜、白铅等为主。
黄铜又称铸铜,其含铜量为60%左右,还有锌及其它配位金属,颜色发黄,多为浇范铸成,器表多有砂眼和瘢痕,多用于烧炉、熏炉、插屏、香筒、蜡斗、磬、挂屏等器。
红铜又称紫铜、赤铜,其含铜量为97.5%-100%,铸成器物光润精美。
白铜,因含锡或其他金属,色白呈象牙黄,多为铸成器。
花铅,又名花锡,表面呈花斑色,其音清脆响亮,有青铜感,因含铅量高,不宜制造食器。
白铅,又叫银铅,为铅和银的合金,含银量达90%-94%,色泽纯白,质坚硬,不易破损,其音沉重有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