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紫砂壶有款吗?
在现代,艺术品上署制作者款印是常事,但是在古代是不多见的。比如陶瓷,最早在陶瓷上署款是在宋朝的官窑或哥窑,民窑是很少署款的。但紫砂壶不同,署款在紫砂壶上很早就已出现,而且随着制壶技艺和风格流派的不断发展,壶上款识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丰富起来,尤其是清代,署款之风更盛。
清代的紫砂壶制作者在壶上落款,一是表明自己的作品,二是标示自己制壶风格和流派,三是表明自己在紫砂壶界的成就。紫砂壶上的款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陶刻款,这需要制作者或请人自己在壶坯上陶刻款字,一种是钤印款,这也是紫砂壶款字的一种特别形式,是用印章在壶上盖印,这在清初陈鸣远的壶中就已采用。陶刻款和钤印款在同一件壶上可以兼用。
款字由制壶人自制的叫自款,由别人陶刻的叫他款。款字的内容包含制壶人的姓名、字、号、斋名、室名、别名等,甚至还记有制作日期、器物名称和用途等。款字也有由制壶人和出面(即出资请人制壶的人)合署的。清代紫砂壶款字的位置,一般是在壶盖内和壶底,有的也陶刻在壶体上。壶身为光货的,款字则一般在壶底,若为花货,款字则在便于镌刻的舒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