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什么的风格?
风格,顾名思义,是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的外显形态。 那书法的风格是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就是作者的精神面貌与创作状态、审美取向在字面上的表现。
其实,无论是何种书体,风格的形成无外乎是外在的技法和内在的修养这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先说内在吧! 这里我分为两个部分谈一下: 首先,一个作者的审美取向对书法风格的影响是很大的。 比如: 你看到一个美女的时候,你心里会想什么? 可能每个人想的都不一样。 但是如果你要画一个美女的话,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某一种特定的形象来。 这其实就体现了你对美的理解和看法。 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审”美;也可以叫做“鉴”美,或者叫“品”美——不同的语境下面,它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
然后说说第二个方面——“学识”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作品有学养,就是指这个人的学识丰富。 有学养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中一定是有文化底蕴做支撑的。 如果他连最基本的文化常识都没有,那么他就只能停留在技巧的层面上,而没办法达到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了…… 所以,有学养的书法作品一看就能看出来,因为里面有很多古人留下的痕迹,虽然你看不出来是哪位古人的,但是你能感觉到。这就是学问的力量啊~~
再说外在: “内”是外物的延伸和发展。所以,除了内在的东西之外,我们还要关注一些外在的东西。这些外在的因素同样会影响我们对于作品风格的判断和理解,甚至是会影响到我们对作品的评价和对作者的印象。 就拿王羲之来说吧… 他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写草书,但那个时候他写的草书的笔力不够,因此看上去有点飘的感觉。到了晚年之后,他逐渐把自己的草书写得比较扎实,于是就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十七帖》那样沉着稳健的作品啦~~(好吧,我说得有些简单了) 王献之就更厉害啦…他是从二十几岁开始练字的,当时王羲之给他出了个难题:用一天的时间把一卷绢给写满!于是他便写了20多行,每行大概40个字左右的样子…………这要是搁现在,没点功底的人估计连题款都凑不齐了吧~~(好厉害哦^_^) 另外再说说蔡邕。 他在年轻时写的碑刻,笔法都比较细,看起来像现在的行书一样飘逸灵动;等到他年纪大些以后,又重新回到篆隶的路上去发展自己的书法了。所以说呢,书法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影响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喔^^.
当然啰~风格这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嘛!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也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想法。所以呢,只要大家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