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翡翠染色?

李婷婷李婷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简单地说,天然翡翠的颜色是由内部矿物质发出的颜色,称为“原生色”;而人工处理的翡翠,表面可见有颜色的皮壳,这是由于表层染色形成的,又称“次生色”。 对于天然翡翠来说,其颜色是构成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1]。 例如,一块质地细腻、纯净、色泽鲜艳、均匀明亮的玻璃种满绿手镯,在自然光下能看到很浓艳的绿色调,光线能透过手镯,绿色弥漫开去,给人一种生机盎然之感。这种绿色由内到外都是统一的,这就是所谓的“正色调”或“阳俏色”。这种天然的色彩变化通常被看作是宝石的“火气”、“灵性”或者“鲜活”的象征,是人们购买玉石时所看中的关键因素,也是鉴定者需要着重关注的特征。 但对于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来说,颜色往往不是天然的,而是外界添加进来的。我们可以通过表面观察和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鉴别。

首先,我们直接观察就可以观察到,经人工处理的翡翠,特别是经浸蜡处理的,一般都有表皮,即肉眼可看到表面有一层光泽暗淡的皮壳,这一皮壳上的颜色往往是均匀的。这是因为在染色的过程中,染料充分润湿整个表面所致。 而天然的翡翠则不一样,如果没有表面风化膜(俗称“包浆”)的话,其表面是很光滑的,颜色也不均一,深浅有一定变化。尤其是绿色的天然翡翠,常常带有灰色的色调,而且颜色往往是从中间向外围逐渐淡去的,这如同人的皮肤一样自然。如果有风化膜的话,那么颜色的分布也会变得均匀柔和很多。 当然,有些低劣的假翡翠为了造出皮的感觉,会在表面打上一薄层砂纸,使其具有粗糙感,但这只是在表面做的工作,用放大镜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显微镜下的微观特征来观察。 天然翡翠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晶体结构紧密,粒状斑晶排列有序;而人工处理的翡翠则是后期加工制成的,晶体结构相对松散。并且,天然翡翠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的外力作用会导致其中一些矿物发生位移,而在人工处理的过程中,这些矿物是被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的。 所以,我们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天然翡玉的颗粒间排列呈纵横交错状,颗粒间的缝隙并不规则且大小不一;而人工处理的翡翠,因为经过酸洗,再注入胶体进行填充,所以颗粒间比较松散,排列显得混乱无章,并且颗粒与颗粒之间存在明显的过渡带,有时甚至可以看到交织在一起的裂隙和细小的云雾状结构。这些都是天然翡翠所没有的。

邬佳萤邬佳萤优质答主

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染色, (1)把原本是无色的或淡绿色的石头染成各种颜色; (2)用酸浸泡使原来无色的玉表面变成白色后再上色. 这两种方法都会对玉石本身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第二种方法会对玉器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怎么分辨这种有颜色的玉。

1、观察法 我们直接肉眼看过去的方法是不正确的,毕竟有色玉是人工处理过的不是天然形成的。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它的切面有没有裂纹之类的痕迹和色根。因为天然的翠料都是有纹理的,而经过处理的就没有这些纹理了。所以通过观察有无明显的色痕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如果遇到那些看起来非常艳丽的,一定要看看其内部是否有色根或是其他的明显杂质。一般好的手镯都是没有色根或者是有很浅的颜色。如果手镯里面有一圈一圈的黑色条纹那就是黑点。

2、光照法 我们可以把想要购买的玉石放在光线比较好的地方,然后拿强光手电筒对着它照射,这样就能看出有没有填充物或者是其他的人工材料在里面了。也可以把它放在阳光下查看是不是真的有机绿色还是染上的颜料色。

3、烧灼法 用打火机轻轻烧灼玉的表面,如果是真的宝石,表面的光泽不会受到影响。但如果只是人工处理过的假宝石的话,被火烧过的地方会失去原有的光泽并出现发黑的现象。当然这种方法不能完全作为判断的依据,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