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宝石光么?
这个“宝石光”,在翡翠行业内,其实是一个比较“混”的概念,目前我了解到的,它在玉石行业内的用法大概有三种。 一种是作为评定翡翠质地细腻程度(也就是常说的“种”)的一个指标,用来形容抛光打磨好后,翡翠的反光感很好,感觉就像上了蜡一样,而且光照的时间越长,反光效应就越明显。
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来形容就是:你扔给我一块石头,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是我能感觉到亮晶晶、油乎乎的感觉。(这种光泽不是强光下的那种耀眼的光泽,而是光线自然照射时的反光效果。) 这个“宝石光”,其实是个很正的概念。 第二种用法就比较模糊了。很多刚入坑的翠友,被各种名词绕晕以后,会自己创造出一种属于他们的“宝石光”——只要是好的手镯,那肯定要有“宝石光”啊!没有“宝石光”的手镯,肯定不是好手镯…… 其实呢,翡翠好不好,跟“有没有宝石光”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有些老坑玻璃种的翡翠,可能“没什么宝石光”;而有些水头一般的糯化种,可能“有好多宝石光”。 所以,第二种用的“宝石光”,其实就是我们在买珠宝的时候,经常看到柜台灯光下那些五颜六色、光彩熠熠、非常漂亮的珠宝反射出来的光线——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人工光源下的漂亮反光”。 由于我们的商业照明设施大多是LED灯,所以这个“宝石光”,现在多是被打上了“LED光源”的标签。
第三种用法最不靠谱,基本上就是商家自己说了算,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了。比如我在云南腾冲某市场内,就遇到一个卖翡翠的店家,当我有疑问地说“这个手镯好像没宝石光啊?”时,他马上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本来就没有宝石光,这是阳绿啊!” 所以,第三种用的“宝石光”其实就是一个形容词,可以形容任何带有色的翡翠,只要商家觉得它应该带有点颜色,就可以说它是“宝石光”,因为“言之无据”,所以我们也不妨就当它是“商家自创词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