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德在哪?
“德国”这个名称,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是公元10世纪中原地区出现了一些属于德语族的少数民族部落,他们自称为“德”或“德国”;第二次是在蒙古军队西征后,在新疆和甘肃一带生活着很多德国人,他们主要是瓦剌部落的附庸,以放牧为生;第三次是在明清时期,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东亚登陆并侵略中国,其中就包括德国,所以被称为“德国侵略”。 但大家熟知的德国是从1871年建立普鲁士帝国开始的。之前普鲁士王国虽然也很强大,但却始终没有统一德意志(当然统一德意志也不是普鲁士一国之功)。在普鲁士王国的领土上,南面有一个巴伐利亚公国(Bavaria),北边有两个伯爵领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安哈尔特—科滕,西北角还有个不来梅自由市。这些领地虽然都属于德意志民族,但文化背景差别很大且各有自己的政府和议会。
为了组建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国家,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首先让其他几个伯爵领地并入自己领土,接着通过外交手段将巴伐利亚也吞并了。但是不来梅和爱荷华州一样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直到德二皇帝奥托上台才将其收入囊中。(注:爱荷华州当时属美国版图)
至此所有德意志民族的土地都并入普鲁士,普鲁士成为真正的德意志领袖,而它的国王成了德意志皇帝的合法继承人。不过这时候的普鲁士国王仍然没有真正获得统一德意志的权力,因为还有两个邦国和四个自由市不在他的统治范围内。为了将这些势力全部整合在一起,普鲁士国王必须寻求三个目标:增加自身的税收,增强军事实力,并且得到其他势力无法干预的独立外交权。
于是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普鲁士进行了全面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在经济上它取消了封建义务制,建立了纳税制;在政治和法律上,它取消了贵族的特权,给民众以更多的政治权利,还制定了新的司法制度等。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普鲁士对国内的经济进行了严格的调控,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确保税收能足额到位,为军事扩张做好了准备。
经过几次扩军,到19世纪末普鲁士已经拥有45个步兵营和26个骑兵营,兵力足足是原来的五倍多,而且武器装备都是最新的式样。同时因为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弱点,总统和内阁都要受议会的牵制,很难放开手脚干大事,而普鲁士君主独揽大权,不必受到议会干扰,加上普鲁士历来重视军队建设,因此在这期间普鲁士的军事力量得到了飞速发展。
到了1890年,老陆军元帅俾斯麦下台,普鲁士陆军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权,从此开始了它咄咄逼人的扩张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