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陶瓷马怎么样?
红瓷在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制瓷业出现一种名贵的新品种——红瓷。它以鲜艳、通透的着色和耐高温的特点著称于世。 所谓“红瓷”,实际上是指高温窑变彩色釉陶器,因颜色多为红色,故称“红瓷”。其原料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瓷土(高铝矾土),以及适量的氧化钴或氧化锰作着色剂。用这种原料制成的瓷器,表面色调一般为紫红色,也有深红色的,个别呈橙黄色或者黄褐色。
明宣德青花花卉纹碟
红瓷根据色料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矿物颜料染制的红瓷;另一类是以化学试剂为色料制成的红瓷。其中,前者又可分为“铜红瓷”和“铁红瓷”两种。 “铜红瓷”是用含氧化铜的矿物为原料,经研磨、调色制成铜红釉,再施于坯体上,经过高温烧制而成。成品颜色呈浓重的朱红色,也称为“宝石红”,是传统的染色剂之一。用它烧成的器皿在光线作用下,会显现出变幻无穷的色彩。所以古人形容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铁红瓷”则是用金属铁元素充当色素,呈色较为稳定,多在器物表层呈现出鲜艳而持久的艳红色。
明成化斗彩莲池鸳鸯图罐 这两种红瓷制作技艺高超,色彩斑斓耀眼,因此十分得明世宗的喜爱,被大量烧制进宫中供帝王使用。由于当时景德镇窑口所烧之瓷大多供应朝廷使用,民间很少有机会见到,这些红瓷也被视为 “官窑”产品,被称为“官窑红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