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下太平是中国?
这问题问的,似乎有些道理又好像没有什么道理。 我觉得吧!任何历史时期都有乱世和治世之分。而且所谓的“乱”与“治”也不是单纯由一个或几个君主决定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评定。但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 比如,在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阶段,由于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因而引起了贫富分化,于是引发了部落联盟对领土和资源的争夺;进入了奴隶社会以后,国家的出现使乱世的程度加重了。
周朝分封制下,诸侯国之间为了扩大地盘和资源而不断开战。到了春秋战国,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国的争霸演变成了灭霸战争,使得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不过,在这个过渡阶段,封建领主之间虽然纷争不断,但还受到了一定的约束——毕竟还有周天子和其他邦国君主撑着场面。
秦一统天下建立了郡县制统一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一步,为后世“大一统”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虽然秦朝暴政,百姓苦不堪言,但秦的统一却大大减少了乱世的可能性。 汉朝继承秦制,又建立了汉代独尊儒术的文化统治体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豪强。尽管汉武帝时期穷兵黩武,但汉朝中后期外患内乱仍然没让华夏大地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乱斗格局。 两晋南北朝时期,汉人多次遭受异族蹂躏,但却没有彻底被打趴下。晋朝南渡后,汉族政权继续存在并逐渐恢复和发展了中国南方的经济,为江南地区的崛起打下了重要基础。北方游牧文明和南方农耕文明的融合也让汉人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发展的韧性。
隋炀帝杨广虽说是暴君,但他在统一岭南地区,沟通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建树却是很大的。唐承汉魏六朝之风流,既保持了汉人血统又吸收了鲜卑民族彪悍好战的优点,形成了强大而稳定的汉唐帝国。五代十国时期,虽然中原各地藩镇割据,但南方却在唐末逐步完成了从魏晋南朝到宋元的地理大发现和经济转型,为宋朝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宋元时期,尽管对外征战能力不足,但内部治理得当,经济发展平稳。元代尽管实行蒙古统治,但也从草原引入了马背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明朝在汉族王朝末年重振雄风,驱逐鞑靼,恢复汉地疆域,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清代虽然在中原一带碌碌无为,但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和准格尔汗国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了国力。
近代以来,列强环伺,内忧外患,中华民国在艰难困境中努力求索,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所以说,中华文明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是有道理的,并不是偶然或天生就比别处优越。而是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