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象字怎么写?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要介绍一下“象”字的演变过程. “象”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如图-1),它的字形像是一只大象的侧影,头上长着长长的象牙。(注意,这里的“象”指象这种动物,与今天的非洲象、亚洲象都不一样,而类似于今天象象——非洲象和亚洲象的祖先。)后来,金文(如图-2)承袭了甲骨文的形象,只不过头上的象牙变得很短,而且有些金文“象”字还带有“攴”,这是金文中有“攴”的字大多表示用手做某种动作的意思,比如“教”“攻”“令”等等,所以这个“象”字应该表示的是用象牙作为武器的大象。
图-1 图-2 但就是这样,这个“象”字仍然没有表现出它与“像”的差别来,于是人们又想到了其他办法。汉代的隶书(如图-3)增加了笔画,把原甲骨文、金文中的“象”字写成两个部分——“像”字和“象”字,其中“象”字上面的竖笔改成了短横,而且变成了“日”字,至于“像”字,虽然一直延续了“象”字上面的笔画,但加上了个“肖”字。到了小篆(如图-4)时期,为了统一文字,“象”字的写法开始规范起来,上边变成了一顶“象”帽,下面变成了四肢,而“想”字则多出了两只耳朵。
图-3 图-4 但是,到了汉代以后,人们发现这样的“象”字太繁琐了,于是又进行了简化,小篆的写法就被继承了下来,只是“想”字的两耳有时会被省略掉。这就是现在的繁简两种“象”字的来源。 现在来说,“象”字已经基本定型了,但是有个别地方还会出现特殊写法,如古文字学家朱骏声所撰写的《说文通训定声》中,“象”字有四个读音,分别记载了15种不同形体的古文字。这其中就包括了“尚”字本字(即“向”的上古字),这个字现在也常出现在古籍中。